重慶分公司,新征程啟航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首先還是應該科普下函數參數傳遞機制,傳值和傳引用是什么意思?
主要從事網頁設計、PC網站建設(電腦版網站建設)、wap網站建設(手機版網站建設)、響應式網站開發、程序開發、微網站、小程序開發等,憑借多年來在互聯網的打拼,我們在互聯網網站建設行業積累了豐富的成都網站制作、成都做網站、網絡營銷經驗,集策劃、開發、設計、營銷、管理等多方位專業化運作于一體,具備承接不同規模與類型的建設項目的能力。
函數參數傳遞機制問題在本質上是調用函數(過程)和被調用函數(過程)在調用發生時進行通信的方法問題。基本的參數傳遞機制有兩種:值傳遞和引用傳遞。
值傳遞(passl-by-value)過程中,被調函數的形式參數作為被調函數的局部變量處理,即在堆棧中開辟了內存空間以存放由主調函數放進來的實參的值,從而成為了實參的一個副本。值傳遞的特點是被調函數對形式參數的任何操作都是作為局部變量進行,不會影響主調函數的實參變量的值。
引用傳遞(pass-by-reference)過程中,被調函數的形式參數雖然也作為局部變量在堆棧中開辟了內存空間,但是這時存放的是由主調函數放進來的實參變量的地址。被調函數對形參的任何操作都被處理成間接尋址,即通過堆棧中存放的地址訪問主調函數中的實參變量。正因為如此,被調函數對形參做的任何操作都影響了主調函數中的實參變量。
在python中實際又是怎么樣的呢?
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from ctypes import *
import os.path
import sys
def test(c):
print "test before "
print id(c)
c+=2
print "test after +"
print id(c)
return c
def printIt(t):
for i in range(len(t)):
print t[i]
if __name__=="__main__":
a=2
print "main before invoke test"
print id(a)
n=test(a)
print "main afterf invoke test"
print a
print id(a)
運行后結果如下:
main before invoke test
39601564
test before
39601564
test after +
39601540
main afterf invoke test
2
39601564
id函數可以獲得對象的內存地址.很明顯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將a變量作為參數傳遞給了test函數,傳遞了a的一個引用,把a的地址傳遞過去了,所以在函數內獲取的變量C的地址跟變量a的地址是一樣的,但是在函數內,對C進行賦值運算,C的值從2變成了4,實際上2和4所占的內存空間都還是存在的,賦值運算后,C指向4所在的內存。而a仍然指向2所在的內存,所以后面打印a,其值還是2.
如果還不能理解,先看下面例子
a=1
b=1
id(a)
40650152
id(b)
40650152
a=2
id(a)
40650140
a和b都是int類型的值,值都是1,而且內存地址都是一樣的,這已經表明了在python中,可以有多個引用指向同一個內存(畫了一個很挫的圖,見諒),在給a賦值為2后,再次查看a的內存地址,都已經變化了
而基于最前面的例子,大概可以這樣描述:
那python函數傳參就是傳引用?然后傳參的值在被調函數內被修改也不影響主調函數的實參變量的值?再來看個例子。
from ctypes import *
import os.path
import sys
def test(list2):
print "test before "
print id(list2)
list2[1]=30
print "test after +"
print id(list2)
return list2
def printIt(t):
for i in range(len(t)):
print t[i]
if __name__=="__main__":
list1=["loleina",25,'female']
print "main before invoke test"
print id(list1)
list3=test(list1)
print "main afterf invoke test"
print list1
print id(list1)
實際值為:
main before invoke test
64129944
test before
64129944
test after +
64129944
main afterf invoke test
['loleina', 30, 'female']
64129944
發現一樣的傳值,而第二個變量居然變化,為啥呢?
實際上是因為python中的序列:列表是一個可變的對象,就基于list1=[1,2] list1[0]=[0]這樣前后的查看list1的內存地址,是一樣的。
list1=[1,2]
id(list1)
64185208
list1[0]=[0]
list1
[[0], 2]
id(list1)
64185208
結論:python不允許程序員選擇采用傳值還是傳引用。Python參數傳遞采用的肯定是“傳對象引用”的方式。這種方式相當于傳值和傳引用的一種綜合。如果函數收到的是一個可變對象(比如字典或者列表)的引用,就能修改對象的原始值--相當于通過“傳引用”來傳遞對象。如果函數收到的是一個不可變對象(比如數字、字符或者元組)的引用,就不能直接修改原始對象--相當于通過“傳值'來傳遞對象。
分類: python 基礎語法
1、定義函數
函數是可重用的程序。本書中已經使用了許多內建函數,如len()函數和range()函數,但是還沒自定義過函數。定義函數的語法格式如下:
def 函數名(參數):
函數體
定義函數的規則如下:
①關鍵字def用來定義一個函數,它是define的縮寫。
②函數名是函數的唯一標識,函數名的命名規則遵循標識符的命名規則。
③函數名后面一定要緊跟著一個括號,括號內的參數是可選的,括號后面要有冒號。
④函數體(statement)為一個或一組Python語句,注意要有縮進。
⑤函數體的第一行可以有文檔字符串,用于描述函數的功能,用三引號括起來。
按照定義規則,可以定義第一個函數了:
def?hello_world():
...?????print('Hello,world!')???#?注意函數體要有縮進
...
hello_world()
Hello,world!
這個函數不帶任何參數,它的功能是打印出“Hello,world!”。最后一行代碼hello_world()是調用函數,即讓Python執行函數的代碼。
2、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
全局變量是定義在所有函數外的變量。例如,定義一個全局變量a,分別在函數test1()和test2()使用變量a:
a?=?100???#?全局變量
def?test1():
...?????print(a)
...
def?test2():
...?????print(a)
...
test1()
100
test2()
100
定義了全局變量a之后,在函數test1()和test2()內都可以使用變量a,由此可知,全局變量的作用范圍是全局。
局部變量是在函數內定義的變量,除了用關鍵字global修飾的變量以外。例如,在函數test1()內定義一個局部變量a,分別在函數外和另一個函數test2()內使用變量a:
def?test1():
...?????a?=?100???#?局部變量
...?????print(a)
...
def?test2():
...?????print(a)
...
test1()
100
print(a)
Traceback?(most?recent?call?last):
File?"stdin",?line?1,?in?module
NameError:?name?'a'?is?not?defined
test2()
Traceback?(most?recent?call?last):
File?"stdin",?line?1,?in?module
File?"stdin",?line?2,?in?test2
NameError:?name?'a'?is?not?defined
Python解釋器提示出錯了。由于局部變量a定義在函數test1()內,因此,在函數test1()內可以使用變量a,但是在函數外或者另一個函數test2()內使用變量a,都會報錯,由此可見,局部變量的作用范圍是定義它的函數內部。
一般情況下,在函數內聲明的變量都是局部變量,但是采用關鍵字global修飾的變量卻是全局變量:
def?test1():
...?????global?a???#?全局變量
...?????a?=?100
...?????print(a)
...
def?test2():
...?????print(a)
...
test1()
100
print(a)
100
test2()
100
這個程序與上個程序相比,只是在函數test1()中多了一行代碼“global a”,程序便可以正確運行了。在函數test1()中,采用關鍵字global修飾了變量a之后,變量a就變成了全局變量,不僅可以在該函數內使用,還可以在函數外或者其他函數內使用。
如果在某個函數內局部變量與全局變量同名,那么在該函數中局部變量會覆蓋全局變量:
a?=?100???#?全局變量
def?test1():
...?????a?=?200???#?同名局部變量
...?????print(a)
...
def?test2():
...?????print(a)
...
test1()
200
test2()
100
由于在函數test1()中定義了一個與全局變量同名的局部變量a,因此,在函數test1()中全局變量a的值被局部變量覆蓋了,但是在函數test2()中全局變量a的值沒有被覆蓋。
綜上所述,在Python中,全局變量保存的數據供整個腳本文件使用;而局部變量只用于臨時保存數據,變量僅供局部代碼塊使用。
解釋器 在執行語句時,遵循作用域原則。因為這和作用域有關系, 如果在頂層導入模塊,此時它的作用域是全局的;如果在函數內部導入了模塊,那它的作用域只是局部的 ,不能被其它函數使用。如果其它函數也要用到這個模塊,還需要再次導入比較麻煩。
在用import語句導入模塊時最好按照這樣的順序:
絕對路徑 就是文件的真正存在的路徑,是指從硬盤的根目錄(盤符)開始,進行一級級目錄指向文件。
相對路徑 就是以當前文件為基準進行一級級目錄指向被引用的資源文件。
以下是常用的表示當前目錄和當前目錄的父級目錄的標識符
形如from moduleB import ClassB語句,根據Python內部import機制,執行細分步驟:
總結:from moduleB import ClassB有兩個過程,先from module,后import ClassB。
當然將moduleA.py語句 from moduleB import ClassB改為:import moduleB,將在第二次執行moduleB.py語句from moduleA import ClassA時報錯: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classA’
在一個文件下同時有 init .py文件、和其他模塊文件時,該文件夾即看作一個包(package)。包的導入 和模塊導入基本一致,只是導入包時,會執行這個 init .py,而不是模塊中的語句。
而且,如果只是單純地導入包【形如:import xxx】,而包的 init .py中有沒有明確地的其他初始化操作,則:此包下的模塊 是不會被自動導入的。當然該包是會成功導入的,并將包名稱放入當前.py的Local命名空間中。
參考文章:
Python中import機制
Python 3.x可能是史上最詳解的【導入(import)】
在Python中以絕對路徑或者相對路徑導入文件的方法
Python的模塊引用和查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