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dump命令 linux生成dump文件
Linux 基礎教程 29-tcpdump命令-1
? ? 在Linux中輸入命令man tcpdump給出的定義如下所示:
創新互聯專注于靈石企業網站建設,自適應網站建設,商城建設。靈石網站建設公司,為靈石等地區提供建站服務。全流程按需網站開發,專業設計,全程項目跟蹤,創新互聯專業和態度為您提供的服務
是不是感覺很懵?我們用通俗、形象、學術的表達方式來全方位描述tcpdump:
常用選項如下所示:
1、第一個抓包示例
-i : 指定用來抓包的網絡接口,這個參數在服務器有多個網卡的時候非常有效
-nn : 不轉換協議和端口號,當tcpdump遇到協議號或端口號,不需要將這些數字轉換為對應的協議名稱或端口名稱,如22端口SSH端口,我們希望顯示22,而非SSH
-X : 將協議頭和包內容原原本本的顯示出來,tcpdump會同時以16進制和ASCII的形式進行顯示,在協議分析時非常好用。
'port 22' : 告訴tcpdump要有選擇的顯示所抓到的包,在該示例中,只顯示源端口或目的端口是22的數據包,其他的數據包則不顯示。
-c : 用來指定抓包的個數,示例設置的個數為1,則代表僅抓取一個包之后就退出不再抓包了。
2、-e 增加數據鏈路層的頭部信息
? ? 通過兩個命令的輸出對比,可以看到增加-e選項后,輸出的結果中增加MAC地址信息。而且在輸出內容中會有 oui Unknown ,OUI即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組織唯一標識符),在任何一塊網卡中燒錄的6字節MAC地址中,前3個字節體現了OUI,其表明了網卡的制造組織,通常情況下,該標識符是唯一的。在本例中,由于沒有識別出網卡的制造商,因此顯示為Unknown。
3、-l 將輸出變為行緩沖模式
? ? -l的作用是將tcpdump的輸出行為變為 行緩沖 方式,這樣可以保證tcpdump遇到換行符,就立即將緩沖的內容輸出到標準輸出(stdout),方便利用管道或重定向方式進行后續處理,而不會造成延遲。
? ? 在Linux的標準I/O中提供了 全緩沖 、 行緩沖 、 無緩沖 三種緩沖方式。標準錯誤是不帶緩沖的,而終端設備常為行緩沖,其他默認則為全緩沖。
? ? 在該例中,將tcpdump輸出的內容通過管道提取第5列,可以用來查看詳細的連接信息。而如果不加 -l 選項時,則只有當緩沖區全部占滿時,tcpdump才會將緩沖區中的內容輸出,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輸出不連續的,如果強行結束,則會影響下一行的完整性。
4、-t 輸出不加時間戳
? ? 在增加選項 -t 選項后,時間23:48:03.193526就消失了。tcpdump默認情況下是按微秒來計時,因此最一個時間精確到了第6位。
5、 -v 顯示詳細信息
? ? 在增加 -v 選項后,會在輸出的內容中增加 tos 、 ttl 、 id 、 offset 、 協議編號 、 總長度 等,如需要理解這些信息,就需要了解TCP/IP協議中的頭的具體定義了。
6、-F 指定過濾表達式所在的文件
? ? 在第一個示例中,命令行增加了 'port 22' ,而這一項就叫 過濾條件 ,如果設置了過濾條件,則tcpdump只抓取滿足過濾條件的數據包。如需要設置較為復雜的過濾條件或復用過濾條件時,這時可以將過濾條件保存為文件,然后通過-F加載該過濾文件。
7、 -w 將原始數據包信息保存到文件中
? ? 當我們查看保存的文件時,出現的是亂碼。則代表無法直接查看,很有可能是二進制文件。那么怎么查看保存的文件了?請看下一個示例。
7、 -r 從文件中讀取原始數據包
? ? 通過-w和-r選項即可實現抓包的錄制回放功能。
[轉載] 從正在運行的Linux進程中dump出內存內容
最近看到有個CTF題感覺挺有意思,就是從一個bin中找到一個secret key,然后用來簽名session cookies用來懟一個使用go的Web服務器。通常這種類型題的flag都比較直接。可以直接用strings懟這個bin就可以了,然而這次的這個題目中的bin不同,因為有太多雜碎(noise)要過濾了。于是在此我就來展示一下如何用一些基本的Linux命令配合gdb從進程中dump出內存中的信息。
先file一下,
發現是64位的Linux可執行文件。
然后strings一下,
發現字符串太多,還是先不看,再研究深一點吧。
然后先運行一下程序,
然后再另一個終端找到這個進程的PID
然后cat一下它的內存(太長不看TL;DR)
似乎太多了有點可怕,但是不用害怕。
然后啟動gdb,將改進程attach到gdb上。
然后就是gdb命令
解釋一下語法:
然后就是用strings命令找出剛才dump出的文件的字符串,我喜歡最少10個長度的字符串(-n 10)來過濾掉一些無用的信息(noise)。
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好像有個hash值,為了不泄露CTF題的答案,我已經把hash值改了。
總結
好了,你已經找到運行的進程的PID,dump出了那個進程的內存內容,然后用gdb,strings命令找出了有用的數據。
以上翻譯自:
Let’s get your hands dirty
Down to business
于是我也想試一下啊,然而我想找一個執行命令之后不退出的進程還蠻難的,最終我想到了apache,然而必須要有客戶端與apache建立TCP長連接,如果是那種5xx的錯誤,比如這個,
就會發現TCP連接建立之后馬上又斷開了。
于是只能弄一個TCP長連接吧。返回200的那種應該可以。
結果發現還是不行。
于是通過htop漫無目的地找吧,于是還是找apache的主進程吧。
通過htop發信apache的主進程的PID為6900,
于是
(注意:要以root的身份啟動,否則可能沒有權限。)
然后gdb就開始調試6900進程了,一頓輸出啊,幾秒之后到達gdb的命令行。
然后dump出heap中的內容。
然后在/root目錄找到了那兩個dump出來的文件,
從任意一個dump中找出10個字符以上的字符串吧。
————————————————
原文鏈接:
Linux dump命令
Linux dump命令用于備份文件系統。
dump為備份工具程序,可將目錄或整個文件系統備份至指定的設備,或備份成一個大文件。
語法:
dump[-cnu][-0123456789][-b
區塊大小][-B區塊數目][-d密度][-f設備名稱][-h層級][-s磁帶長度][-T日期][目錄或文件系統]或dump[-wW]
參數:
-0123456789 備份的層級
-b區塊大小 指定區塊的大小,單位為KB
-B區塊數目 指定備份卷冊的區塊數目
-c 修改備份磁帶預設的密度與容量
-d密度 設置磁帶的密度,單位為BPI
-f設備名稱 指定備份設備
-h層級 當備份層級等于或大于指定的層級時,將不備份用戶標示為nodump的文件
-n 當備份工作需要管理員介入時,向所有operator群組中的使用者發出通知
-s磁帶長度 備份磁帶的長度,單位為英尺
-T日期 指定開始備份的時間與日期
-u 備份完畢后,在/etc/dumpdates中記錄備份的文件系統,層級,日期與時間等
-w 與-W類似,但僅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
-W 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及其最后一次備份的層級,時間與日期。
網頁標題:linux下dump命令 linux生成dump文件
鏈接URL:http://www.xueling.net.cn/article/docpi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