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分公司,新征程啟航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變質作用PTt軌跡的形態反映了變質作用過程中溫度(T)和壓力(P)在時間上的相關變化特征。P(相對于T)的變化特征反映了變質地體被構造埋葬或構造剝蝕的相對速率和幅度(對應于地殼增厚或減薄的相對速率和幅度),而T(相對于P)的變化特征主要反映熱源性質及熱流增減的速率和幅度,二者的不同組合變化趨勢必然反映地殼或巖石圈內不同類型的運動學、動力學和熱力學特征,這種內在聯系使得PTt軌跡成為分析構造環境和地球動力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盧良兆等,2004)。
創新互聯主營思南網站建設的網絡公司,主營網站建設方案,成都app開發,思南h5重慶小程序開發公司搭建,思南網站營銷推廣歡迎思南等地區企業咨詢
變質作用PTt軌跡就其總體變化趨勢可以分為兩類:順時針PTt軌跡和逆時針PTt軌跡。
圖7-3-6a為一典型的順時針PTt軌跡,其中線段AB反映的是表殼巖或地殼表部的巖石(下文通稱為表殼巖)迅速進入中、下地殼的場景,壓力增加較快,而由于巖石導熱慢,溫度升高相對較慢,導致這一場景的動力學機制可能是:①板塊邊緣的A型俯沖過程;②大規模陸殼巖片的逆沖推覆作用;③強烈擠壓過程中大規模褶皺到板巖劈理帶的形成。當構造作用停止后(圖中B點),表殼巖達到最大深度,承受最大壓力。此后,可有一段相對寧靜的時期,在此期間,表殼巖或者滯留在深部,或者緩慢回返,由于環境的加溫和熱平衡導致溫度較快回升,這一階段相當于圖中的BC線段,以等壓增溫或減壓增溫為特征,至C點達變質作用峰期(溫度最高)。接著,線段CD揭示的是巖石從地殼深部回返到地殼淺部的場景,壓力迅速降低,而溫度不變或略有降低(等溫降壓),導致這一場景的動力學機制是重力均衡、剝蝕、由于強烈拉張而導致的構造減薄或深部巖石的逆沖上隆等。線段DE為折返過程的晚期,地殼上升和剝蝕速度減慢,相應的減壓現象而變慢,溫度卻因巖石回到地殼淺部大幅度下降,表現出近等壓降溫的過程。總體上,一個完整的順時針PTt軌跡盡管反映的是表殼巖從地表進入中、下地殼然后回返到地殼表部的過程,卻連續反應了不同的動力學場景。
圖7-3-6 變質作用PTt軌跡的兩種典型樣式
(轉引自盧良兆等,2004)
a—順時針PTt軌跡,以奧地利陶恩構造窗南部費拉赫附近外圍片狀巖石的阿爾卑斯期變質作用為例(據Droop,1985);逆時針PTt軌跡,以Adirondack地區麻粒巖相變質地體為例(據Bohlen,1987)
逆時針PTt軌跡(圖7-3-6b)所表現另外一種不同的地球動力學過程,早期進變質階段的線段AB顯示出增溫幅度明顯大于增壓幅度的特征,這與表殼巖在進入下地殼的過程中有大規模巖漿侵位有關,巖漿的上升使地殼淺部巖石升溫發升大規模的進變質作用,所以線段AB的開始階段坡度較平緩,以增溫為主,壓力增加較慢。隨著巖漿不斷加入和同時發生的大規模側向擠壓,地殼厚度不斷增加,表殼巖在升溫的同時增壓,最后同時達到溫度和壓力高峰期(圖中B點),峰期之后早期階段可能由于巖漿結晶冷卻而表現出等壓冷卻的軌跡。總體上,逆時針PTt軌跡反映的是地殼增厚的同時又有大規模巖漿增生的過程。
對于這兩種變質作用PTt軌跡,普遍認為順時針PTt軌跡與板塊俯沖和陸-陸碰撞構造環境有關,而逆時針PTt軌跡可能對應于大陸邊緣島弧、大陸裂谷和地幔柱環境。
第一次作業參考答案——第二章
2.2
100
號篩孔的孔徑是多少毫米?當泥沙粒徑小于多少毫米時就必須用水析法作粒徑分析
答
:
1
)根據
N
號篩的定義:
1
英寸內有
N
個孔就稱為
N
號篩。
1
英寸
=25.4mm.
。可知如果
網線直徑為
D
,則
N
號篩的孔徑計算公式如下
:
(25.4
-
D
×
N)/N=25.4/N-D
但本題并沒有給出
100
號篩的網線直徑,無法用公式進行計算。經查表可得,
100
號篩孔的
孔徑為
0.149mm
(表
2-2
)或是
0.147mm
(表
2-4
)
。
2)
對于粒徑小于
0.1mm
的細砂,由于各種原因難以用篩析法確定其粒徑,而必須采用
水析法作粒徑分析。
注
:第一問因為篩的網線直徑可能不一樣,所以以上兩個答案都正確
2.5
什么是級配曲線?給出中值粒徑,算術平均粒徑,幾何平均粒徑的定義或定義式?
答
:
1
)在
僅以橫軸采用對數刻度
的坐標上,以粒徑為橫坐標,以小于粒徑
D
的重量百分比
即小于該粒徑
D
的泥沙顆粒重量在總重量中所占比例為縱坐標,點繪數據連成的曲線,稱
為累計頻率曲線,亦稱級配曲線。
2
)中值粒徑即累積頻率曲線上縱坐標取值為
50%
時所對應得粒徑值。換句話說,細于
該粒徑和粗于該粒徑的泥沙顆粒各占
50%
的重量。
3
)算術平均粒徑即各組粒徑組平均粒徑的重量百分比的加權平均值,計算公式為
?
?
?
?
?
n
i
i
i
m
p
D
D
1
100
1
4
)幾何平均粒徑是粒徑取對數后進行平均運算,最終求得的平均粒徑值。計算公式為
)
ln
100
1
exp(
1
?
?
?
?
?
n
i
i
i
mg
p
D
D
注:
關于級配曲線的定義錯的比較多,并不是以粒徑的對數或是負對數為橫坐標,也不是
按幾何級數變化的粒徑尺度為分級標準
……
只要跟上述表達的意思一致都為正確答案。
2.6
某海灘的沙粒粒度范圍是
1.4
3.6
?
?
?
,試給出以毫米為單位的顆粒粒徑范圍
解
:因為
D
2
log
?
?
?
,其中
D
為顆粒粒徑,所以可得到
2
D
?
?
?
3789
.
2
2
4
.
1
1
1
?
?
?
?
?
?
D
,
0825
.
2
2
6
.
3
2
2
?
?
?
?
?
?
D
所以顆粒的粒徑范圍為
0.083mm-0.379mm
。
注:
此題不要忘記單位
第二次作業參考答案——第二章
2.21
動床模型中常采用量瓶法測量渾水濃度?量瓶的容積約為
1000cm
3
,
每次使用前需在當
時水溫下精確測量其容積。已知某次測量數據為:水溫
2
℃,空瓶的質量為
113.0g,
空瓶
加清水的質量為
1146.14g,
空瓶加渾水的質量為
1149.42g,
濾出瓶中渾水中的沙樣烘干后得
沙的質量為
52.99g
。已知模型沙的顆粒容重為
1.065gf/cm
3
,
2
℃時清水的容重為
0.9982
gf/cm
3
,試求量瓶體積,沙樣固體的體積,渾水的體積比和質量比濃度。
解
:水溫
20
℃時,清水的重量為
W=1146.14-113.0=1033.14gf
AB 和 CB由鉸鏈B連接,所以對這兩桿來說 B點運動情況相同。
取A點為基點,則 ?vb= va+vba ?
取C點為基點,則 ?vb= vc+vbc ?
兩式均為矢量式。
式中 ?va=ω1√3b ? vc=ω2b ? ?vba ? ?vbc 分別是B點相對基點 A ? C的速度,他們的方向如圖所示
有矢量合成圖可知:
va=vbc cos30
vc=vba - vbc sin30
聯立解得:vbc=va/cos30=2ω1b ? ?vba=vc+vbcsin30=(ω1+ω2)b
所以 vb=√va2+vba2 =b√[(3ω12)+(ω1+ω2)2]
這道題目可以采用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AB沒問題很好求,CD通過平行軸定理求出它對A軸的轉動慣量,然后再乘以角速度就得到角動量,也就是動量矩。
或者也可以用質心運動原理,找到兩物體的質心所在,算出質心動量,再取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