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分公司,新征程啟航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圖源:東方IC
成都創新互聯基于分布式IDC數據中心構建的平臺為眾多戶提供重慶服務器托管 四川大帶寬租用 成都機柜租用 成都服務器租用。
30秒快讀
1、6月2日晚間,鴻蒙2.0終于揭開面紗。如今鴻蒙的身份不單單是華為手機的操作系統,華為更大的野望在于將鴻蒙OS打造成一套IoT操作系統。
2、那么,鴻蒙會帶來怎樣的變化?有的華為手機用戶表示,手機更流暢了。有的則表示,非常不適應新系統,特別是在 游戲 時快速查看功能欄和消息欄。
鴻蒙體驗官打卡,圖源:IT時報
華為提供的體驗卡主要羅列了鴻蒙系統上的六大快捷體驗,分別對應智能手表、手機、智慧屏、Matebook、平板和智能音響間的互相連接。
當然,前提是要有一臺裝有鴻蒙2.0系統的手機或Matebook,同時將它們和智能終端連接于同一Wi-Fi下或打開藍牙功能。
打開鴻蒙2.0界面,屏幕端便會顯示附近的智能終端。滑動手指將兩個代表智能終端的氣泡碰撞在一起,意味著這兩個智能終端連接在一起。
在手機上將兩個智能終端圖標相碰即可完成設備間的配對 圖源:華為發布會
這里還有一些好玩的應用。
“一抬,腕上導航”是華為體驗卡上顯示的第一重應用。
試想,騎著共享單車前往一個陌生地方,一邊騎車一邊看手機導航并不輕松。
如果此時有一個智能手表,那么只需通過鴻蒙系統將智能手表與手機相連, 手機端的地圖應用導航信息會直接上傳至智能手表表盤,智能手表并不需要下載地圖App,就能顯示導航路線。
這樣一來,無論是步行亦或是騎行導航,終于不用時刻拿著手機了,輕輕抬起胳膊就能看到導航信息。
在路線情況變化時,還會通過振動和語音雙提醒的方式,保證不錯過每一個十字路口。
此外,當手機與智能手表相連,還能在健身、運動等不方便攜帶手機的場景不會錯過任何重要電話,來電會同步到智能手表端。
圖源:華為發布會
對于“打工人”而言,鴻蒙2.0系統的更大意義在于手機、Matebook、智慧屏、平板間的兩兩相連。
如果將手機、Matebook與智慧屏連接,就在一瞬間,智慧屏會顯示手機、Matebook上的界面,實現快速投屏。
同時,如果多人會議需要視頻通話時,除了手機、Matebook上的攝像頭,還能調控智慧屏頂端的攝像頭拍攝,這就避免手機、Matebook上前置攝像頭拍攝范圍有限的尷尬情況。
視頻時,可以通過手機調控智慧屏上方的攝像頭 圖源:IT時報
更多的黑 科技 體驗在于當Matebook與手機或平板相連時,相當于Matebook多了一個磁盤,可以隨時隨地快速傳輸、讀取手機或平板內的文件。如果需要剪輯視頻, 不需要把素材從手機copy至Matebook,而是可以直接調取、修改手機內的素材 。
此外,還可以通過鴻蒙系統將手機、智能音響、智慧屏關聯,輕輕一碰即可播放音樂,還能將感興趣的內容快速投屏。
圖源:華為
那么,當其他智慧終端進入這一生態中,還會有哪些具有潛在意義的應用呢?
華為的智能手表能夠實時檢測用戶的體溫數據、睡眠狀況。如果通過鴻蒙與空調相連,那么當體溫出現下降時,能自動調整空調的溫度,避免沾上“空調病”。而在此過程中,用戶完全處于深度睡眠狀態,不需要起身調節空調,這撕開了未來智慧生活的一角。
實際上,還有更多黑 科技 在路上。
不久前召開的鴻蒙2.0發布會上,華為給出了另一個黑 科技 案例。如果將智能手表與料理機連接,意味著自己的身體數據能被感知。比如什么菜品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機器比你更清楚。
因此,當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被上傳至料理機,它會指導你做一頓適合自己的大餐。
除此之外,當鴻蒙系統引入冰箱,還能提供食物保鮮上的指導和建議。
如果說前述體驗只是前菜,那么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正在不遠處招手。
說了那么多關于鴻蒙2.0的體驗,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嘗鮮。
目前,想要提前嘗鮮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型號有限,公測嘗鮮機型為Mate X2、Mate 40系列、P40系列、Mate 30系列和MatePad Pro系列,嘗鮮版本會由華為推送。
Beta嘗鮮機型為Mate Xs、Mate 20、nova 6-8系列、nova 7SE、nova 8SE以及華為暢想20 Plus 5G、麥芒9 5G和MatePad 10.8英寸和MatePad 10.4英寸系列,Beta嘗鮮需要用戶到花粉俱樂部內測報名。
圖源:IT時報
如果想預約成為華為鴻蒙體驗館,用戶可在“我的華為”App內預約,活動期為6月2日至6月20日,可選擇8家華為旗艦店和58家體驗店線下打卡。
下滑查看鴻蒙系統推送計劃
編輯/潘少穎 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IT時報、東方IC、華為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這些企業通過合作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而且也能夠促進企業未來的發展,將會引領我國新技術革命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2月16日消息,剛剛華為正式發布了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不過該版本僅開發者可以下載,消費者想要體驗手機端的鴻蒙OS最快要等到明年了。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說,“既然我們已經做出了開發者Beta版,這說明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此次華為主要介紹了鴻蒙OS 2.0會向開發者提供的三個核心能力:分布式的編程框架、分布式UI、和開發者工具平臺,開放這些能力的核心目的就是通過鴻蒙OS讓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適配”。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如果開發者基于鴻蒙OS設計手機APP,硬件廠商基于鴻蒙OS設計IoT產品,那么手機APP與各類IoT設備之間的交互壁壘就將不復存在。
·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稱,鴻蒙OS是為了IoT而設計,在開發者和IoT生態之間搭起橋梁。
王成錄認為以手機為單一核心的生態目前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而IoT市場將是更曠闊的海洋,中國有最好的網絡、最強大的制造業和最廣闊的應用市場,華為希望能和南北向合作伙伴和開發者一起壯大以鴻蒙OS為基礎的IoT生態。
楊海松說,華為早在9月底的HDC上就預告了Beta版的發布,這次算是如期而至。此次Beta版發布與HDC最大的區別就是面向手機應用開發者。
他說,其實手機版的發布是鴻蒙OS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現在手機跟人的交互是分鐘級的交互,而手表、電視與人的交互可能是小時級的,而IoT設備可能是天級的,這種交互頻次決定了它的價值。
因此手機仍然是華為“超級終端”中的一個重要組件,可以為整個IoT生態提供更多的場景入口。
目前,開發者可訪問華為開發者聯盟官網,申請獲取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升級。
當然,此次最重要的莫過于鴻蒙OS手機應用開發者Beta版的正式發布。
在這套鴻蒙OS的加持下,應用開發者不需要為不同設備重復開發,而不同終端設備屏幕的交互適配問題也可以直接交給鴻蒙OS,開發者只需要調用不同的Kit。
另外,鴻蒙OS也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比較高效的開發環境與工具。
王成錄介紹,能夠實現應用跨終端部署的基礎單元華為將其稱之為“元能力”,應用由元能力組裝,可拆分合并,實現一次代碼,多端適用。
鴻蒙OS的分布式應用框架將復雜的設備間協同封裝成簡單接口,這面主要的技術是華為分布式軟總線技術,此次鴻蒙OS分布式編程框架有超過15000個API。
不同設備的UI交互設計一直困擾著開發者,王成錄說,現在安卓開發50%以上工作量都在UI開發上面。華為為此提供了7類自適應布局能力,例如拉伸、縮放,去適應不同尺寸的屏幕。
在開發工具方面,華為DevEco Studio 2.0提供了9套手機應用模板,據稱每個模板可以減少近千行的工作量,也就是華為已經預置了很多需要的組件。
另外這套開發工具也提供了手機、手表、電視三種終端產品的應用效果展示。開發者在編寫代碼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代碼在設備上實現的效果。
在調試層面鴻蒙OS也是分布式的,“一個斷點,調跨端代碼”,手機端添加斷點,大屏端無需添加斷點,可以直接“Step into”。開發者進行錯誤診斷,異常代碼的故障分析,都可以更加高效。
今天,華為也宣布了第一屆HarmonyOS開發者創新大賽的開始,獎金總額達到了150萬。
在開場時,王成錄就說道,過去十幾年,基于手機的生態已經面臨瓶頸了。
目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新仍然局限于手機單設備,IoT生態推進速度緩慢,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系統的碎片化,這就是鴻蒙OS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鴻蒙OS從設計之初就是面向IoT的,它給開發者提供了開放式編程框架,只寫一次程序,就可以在多設備上應用。
現在流量增長放緩,終端產品增長放緩,流量增長需要更多的入口和更好的體驗。鴻蒙OS就是讓開發者可以開發脫離單一依靠手機的應用。
王成錄在現場舉了華為與京東進行合作的例子,通過鴻蒙OS,華為把眾多IoT居家設備的屏幕做成了京東應用的入口。
另外,車機上所搭載的屏幕也可以成為入口、銀聯的支付入口也可以在更多IoT設備上呈現。
王成錄說,2021年,將有超過一億臺設備搭載鴻蒙OS,覆蓋40個以上的主流品牌。
楊海松說,其實在9月10日HDC發布之后,鴻蒙OS瞬間就成為了中國最熱的開源項目,官網訪問次數達到3500萬次。
據稱,目前有效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10萬,有效開發者就是使用鴻蒙OS IDE開發工具,并提交代碼的。
楊海松特別說道,一些開發者提交的代碼質量非常高,甚至跟華為工程師有得一拼,所以國內并不缺少優秀的開發者,而是缺少好的開發環境和工具。
在硬件合作方面,現在已經有20余家硬件合作伙伴,預計到年底會有40家左右,明年搭載鴻蒙OS的IoT設備數量將達到1億。楊海松特別提到,目前頭部家電企業都在跟華為進行商談。
在產業鏈的構建上,楊海松說在芯片方面,鴻蒙OS已經有5款以上支持芯片,軟硬件解決方案已經簽約了3到4家。明年軟硬件集成產品出貨量將達到千萬級別。
楊海松說,他們希望在明年年底,中國智能家居市場中出貨量達到16%,而16%是一條“生死線”。明年華為的自研產品會大范圍應用鴻蒙OS。
王成錄說,中國網絡最好,IoT制造最強、應用市場最大,因此IoT生態發展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
此次鴻蒙OS手機Beta版的發布,是鴻蒙OS生態版圖最重要一環的拼齊,這里有兩點需要明確:第一,手機仍然是華為鴻蒙OS生態的核心;第二,鴻蒙OS最主要的目標是構建IoT生態。
鴻蒙OS手機Beta版最核心的特點就是為開發者提供了一次開發,多端應用的能力,可以看出華為已經在盡力為廠商、開發者降低進入鴻蒙OS生態的門檻,提供便利。
在手機業務發展遇到阻礙后,IoT生態的全面發力不失為華為的一種嘗試,當下如蘋果、三星、小米、OV等終端廠商都在發力IoT生態的建設,這也造成了系統碎片化的現狀。
海外市場中,谷歌、亞馬遜和蘋果已經建立起了他們的智能家居行業標準,中國市場中,鴻蒙OS能有多大動能,能否帶動國內IoT生態建立統一的標準和系統?都還是未知數。
《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人常用鯤鵬之志形容志向遠大。
鴻蒙系統正式面世
6月2日晚8點,備受關注的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面向消費者發布,它將正式搭載到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豆漿機、烤箱等家電設備上。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橫空出世,是具有里程碑意義重大的“世紀之戰”,華為鴻蒙挑戰的是手機操作系統谷歌安卓、蘋果IOS,以及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和開源linux操作系統、蘋果MAC OS操作系統。
據悉,目前的操作系統市場,安卓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8.63%,蘋果占據了30.99%。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現,有可能打破這兩家獨大的狀況。
到底什么是鴻蒙系統?
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用一句話概括了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給當前的手機系統帶來的變化: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讓消費者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軟件(指APP)。那么,鴻蒙相對于今天的操作系統,又有一個飛躍,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不同的硬件。”
按照華為的規劃,今年底搭載鴻蒙OS的終端設備將超過3億臺,其中1億臺為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終端設備。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目前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伙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 健康 、政企、影音 娛樂 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伙伴。
實際上,鴻蒙操作系統打通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
鴻蒙賦能各大場景萬物互聯
據徐直軍介紹,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在2021年的舉措主要包括:鴻蒙官網、論壇、社區、公眾號等全面上線;源代碼全面開源,覆蓋手機、平板、車機、智慧屏及各類IoT設備;開放鴻蒙培訓平臺,標準課程,構建統一的人才認證體系,推動鴻蒙技術能力走進校園等。
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2400億,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平均滲透率將超過60%。未來三年將是智能家居行業快速發展期。相比開發周期較長的家電行業,鴻蒙OS 對于產業賦能效果顯著。
通過物聯網技術,家中的智能化的家用電器可以緊密相連,通過智能運作便可以實現遠程控制。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這些智能化的設備、家用電器在鴻蒙系統發布后,將會進一步推進家居智能化的到來。家居智能化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互聯網技術與家用設備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頭部企業的技術發展,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才的不斷增多,家居智能化取得了長足進步。鴻蒙問世將搭載大數據技術和發展的前沿應用趨勢,以小川匯集大海之勢,融合場景,連接設備,努力成為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新貴。
如何實現更好的智能體驗?
在全場景智慧生活應用中設備聯結、控制復雜,體驗感分割等問題,面對如此龐大的終端設備群,鴻蒙系統該如何實現更好的智能體驗?
1、全系統覆蓋
鴻蒙系統使用分布式框架和原子化服務將各設備用軟總線聯結,達成全系統覆蓋,保證用戶有機會根據自身需求隨意組裝,實現模塊化定制加持。并且,硬件彈性大,從128k--4G以上,鴻蒙系統都可以使用。
2、多設備融合為“超級終端”
鴻蒙系統采用“軟時鐘同步”和“無限傳輸干擾”來解決音畫同步的技術難點。PC系統安裝鴻蒙分布式插件后,手機文件就相當于新盤符,便于PC端調用手機內容及材料。
使用超級終端統一入口來操控設備模組,提升設備間敏捷度,完成與手機聯結的所有第三方設備狀態的實時查看和操控。
另外,我國現階段家電設備自動化程度持續提高,但由于設備與設備間的碎片化分布使之無法充分發揮性能優勢。鴻蒙系統將打破消費者智能使用率不到5%的現狀,增強設備黏合度,打造全生態模式。
3、應用跨設備流轉
“萬能卡片”將成為鴻蒙生態設備之間統一交互的載體和語言,卡片到哪里,服務轉到哪里,真正打破應用間的硬件約束。所有鴻蒙設備間都將通過“萬能卡片”進行有效流轉,所有卡片信息全部顯示在服務中心用戶無需再次安裝,被分享手機無需事先安裝APP,便捷實現信息互聯。
華為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博士表示,鴻蒙OS就是要讓消費者在操控多種設備時像操控單設備一樣簡單。
能否“突圍”幾乎定局的市場份額?
此前,小米和Google都曾推送新操作系統。小米Vela主要布局在AIoT生態圈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家居場景布局上,與鴻蒙系統全設備萬物互聯并不完全相同。但Google Fuchsia OS,同樣是囊括手機、PC在內的萬物互聯定位。在這樣的環境下,鴻蒙系統具備哪些逆風破局的優勢?
首先,鴻蒙系統開源的liteos內核已趨向穩定。liteos內核是由華為OS團隊專門維護其核心組件,包括ota、shell、fs、usip、oc、crc、cJSON等組件。這些組件可以為開發者提供簡單接口實現孔中升級、shell等功能,幫助開發者更輕松的開發物聯網設備。自2015年起,它就已廣泛應用到攝像頭、手機指紋傳感器等設備中,未來將作為華為解決方案一起來開拓市場份額。
其次,華為海量終端用戶也將在鴻蒙系統萬物互聯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在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watch3、HUAWEI MatePad Pro、HUAWEI MateView、HUAWEI FreeBuds4無線耳機等新品。并宣布自6月2日起,Mate30、40系列都會同步進行ota升級,nova6、7等老款機型也將在第三季度全面進行升級。由此可見,華為的硬件優勢都將為華為AIoT生態化建設提供關鍵性扶持作用。
鴻蒙OS,現階段只是生態建設的開始,下一步將需要硬件廠商、應用廠商、集成商的聯合支持。
總結:3億和16%的生死突圍
要把生態鏈發展到什么程度,鴻蒙才算是存活了下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給出了一個數字——16%。
“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則是一個生死線。”楊海松說。
為了邁過這16%市占率的生死線,華為在2021年的目標: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需達到3億更顯得任重而道遠。
目前來看,暫無其他手機廠商伸出援手,生態鏈也尚未完善,鴻蒙恐怕還有很長一段道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