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分公司,新征程啟航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定義一個切片,然后讓切片去引用一個已經創建好的數組。基本語法如下:
主要從事網頁設計、PC網站建設(電腦版網站建設)、wap網站建設(手機版網站建設)、響應式網站、程序開發、微網站、小程序定制開發等,憑借多年來在互聯網的打拼,我們在互聯網網站建設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網站設計、成都網站設計、網絡營銷經驗,集策劃、開發、設計、營銷、管理等多方位專業化運作于一體,具備承接不同規模與類型的建設項目的能力。
索引1:切片引用的起始元素位
索引2:切片只引用該元素位之前的元素
例程如下:
在該方法中,我們未指定容量cap,這里的值為5是系統定義的。
在方法一中,可以用arr數組名來操控數組中的元素,也可以通過slice切片來操控數組中的元素。切片是直接引用數組,數組是事先存在的,程序員是可見的。
通過 make 來創建切片,基本語法如下:
make函數第三個參數cap即容量是可選的,如果一定要自己注明的話,要注意保證cap≥len。
用該方法可以 指定切片的大小(len)和容量(cap)
例程如下:
由于未賦值系統默認將元素值置為0,即:
數值類型數組:????默認值為 0
字符串數組:? ? ? ?默認值為 ""
bool數組:? ? ? ? ? ?默認值為 false
在方法二中,通過make方式創建的切片對應的數組是由make底層維護,對外不可見,即只能通過slice去訪問各個元素。
定義一個切片,直接就指定具體數組,使用原理類似于make的方式。
例程如下:
[5]int 是數組,而 []int 是切片。二者看起來相似,實則是根本上不同的數據結構。
切片的數據結構中,包含一個指向數組的指針 array ,當前長度 len ,以及最大容量 cap 。在使用 make([]int, len) 創建切片時,實際上還有第三個可選參數 cap ,也即 make([]int, len, cap) 。在不聲明 cap 的情況下,默認 cap=len 。當切片長度沒有超過容量時,對切片新增數據,不會改變 array 指針的值。
當對切片進行 append 操作,導致長度超出容量時,就會創建新的數組,這會導致和原有切片的分離。在下例中
由于 a 的長度超出了容量,所以切片 a 指向了一個增長后的新數組,而 b 仍然指向原來的老數組。所以之后對 a 進行的操作,對 b 不會產生影響。
試比較
本例中, a 的容量為6,因此在 append 后并未超出容量,所以 array 指針沒有改變。因此,對 a 進行的操作,對 b 同樣產生了影響。
下面看看用 a := []int{} 這種方式來創建切片會是什么情況。
可以看到,空切片的容量為0,但后面向切片中添加元素時,并不是每次切片的容量都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如果增大容量,也即需要創建新數組,這時還需要將原數組中的所有元素復制到新數組中,開銷很大,所以GoLang設計了一套擴容機制,以減少需要創建新數組的次數。但這導致無法很直接地判斷 append 時是否創建了新數組。
如果一次添加多個元素,容量又會怎樣變化呢?試比較下面兩個例子:
那么,是不是說,當向一個空切片中插入 2n-1 個元素時,容量就會被設置為 2n 呢?我們來試試其他的數據類型。
可以看到,根據切片對應數據類型的不同,容量增長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相關的源碼包括: src/runtime/msize.go , src/runtime/mksizeclasses.go 等。
我們再看看切片初始非空的情形。
可以看到,與剛剛向空切片添加5個int的情況一致,向有3個int的切片中添加2個int,容量增長為6。
需要注意的是, append 對切片擴容時,如果容量超過了一定范圍,處理策略又會有所不同。可以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具體為什么會是這樣的變化過程,還需要從 源碼 中尋找答案。下面是 src/runtime/slice.go 中的 growslice 函數中的核心部分。
GoLang中的切片擴容機制,與切片的數據類型、原本切片的容量、所需要的容量都有關系,比較復雜。對于常見數據類型,在元素數量較少時,大致可以認為擴容是按照翻倍進行的。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數組
與其他大多數語言類似,Go語言的數組也是一個元素類型相同的定長的序列。
(1)數組的創建。
數組有3種創建方式:[length]Type 、[N]Type{value1, value2, ... , valueN}、[...]Type{value1, value2, ... , valueN} 如下: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5() {
var iarray1 [5]int32
var iarray2 [5]int32 = [5]int32{1, 2, 3, 4, 5}
iarray3 := [5]int32{1, 2, 3, 4, 5}
iarray4 := [5]int32{6, 7, 8, 9, 10}
iarray5 := [...]int32{11, 12, 13, 14, 15}
iarray6 := [4][4]int32{{1}, {1, 2}, {1, 2, 3}}
fmt.Println(iarray1)
fmt.Println(iarray2)
fmt.Println(iarray3)
fmt.Println(iarray4)
fmt.Println(iarray5)
fmt.Println(iarray6)
}
結果:
[0 0 0 0 0]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0 0 0] [1 2 0 0] [1 2 3 0] [0 0 0 0]]
我們看數組 iarray1,只聲明,并未賦值,Go語言幫我們自動賦值為0。再看 iarray2 和 iarray3 ,我們可以看到,Go語言的聲明,可以表明類型,也可以不表明類型,var iarray3 = [5]int32{1, 2, 3, 4, 5} 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2)數組的容量和長度是一樣的。cap() 函數和 len() 函數均輸出數組的容量(即長度)。如: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6() {
iarray4 := [5]int32{6, 7, 8, 9, 10}
fmt.Println(len(iarray4))
fmt.Println(cap(iarray4))
}
輸出都是5。
(3)使用: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7() {
iarray7 := [5]string{"aaa", `bb`, "可以啦", "叫我說什么好", "()"}
fmt.Println(iarray7)
for i := range iarray7 {
fmt.Println(iarray7[i])
}
}
二、切片
Go語言中,切片是長度可變、容量固定的相同的元素序列。Go語言的切片本質是一個數組。容量固定是因為數組的長度是固定的,切片的容量即隱藏數組的長度。長度可變指的是在數組長度的范圍內可變。
(1)切片的創建。
切片的創建有4種方式:
1)make ( []Type ,length, capacity )
2) make ( []Type, length)
3) []Type{}
4) []Type{value1 , value2 , ... , valueN }
從3)、4)可見,創建切片跟創建數組唯一的區別在于 Type 前的“ [] ”中是否有數字,為空,則代表切片,否則則代表數組。因為切片是長度可變的。如下是創建切片的示例: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8() {
slice1 := make([]int32, 5, 8)
slice2 := make([]int32, 9)
slice3 := []int32{}
slice4 := []int32{1, 2, 3, 4, 5}
fmt.Println(slice1)
fmt.Println(slice2)
fmt.Println(slice3)
fmt.Println(slice4)
}
輸出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1 2 3 4 5]
如上,創造了4個切片,3個空切片,一個有值的切片。
(2)切片與隱藏數組:
一個切片是一個隱藏數組的引用,并且對于該切片的切片也引用同一個數組。如下示例,創建了一個切片slice0,并根據這個切片創建了2個切片 slice1 和 slice2: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9() {
slice0 := []string{"a", "b", "c", "d", "e"}
slice1 := slice0[2 : len(slice0)-1]
slice2 := slice0[:3]
fmt.Println(slice0, slice1, slice2)
slice2[2] = "8"
fmt.Println(slice0, slice1, slice2)
}
輸出為:
[a b c d e] [c d] [a b c]
[a b 8 d e] [8 d] [a b 8]
可見,切片slice0 、 slice1 和 slice2是同一個底層數組的引用,所以slice2改變了,其他兩個都會變。
(3)遍歷、修改切片: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10() {
slice0 := []string{"a", "b", "c", "d", "e"}
fmt.Println("\n~~~~~~元素遍歷~~~~~~")
for _, ele := range slice0 {
fmt.Print(ele, " ")
ele = "7"
}
fmt.Println("\n~~~~~~索引遍歷~~~~~~")
for index := range slice0 {
fmt.Print(slice0[index], " ")
}
fmt.Println("\n~~~~~~元素索引共同使用~~~~~~")
for index, ele := range slice0 {
fmt.Print(ele, slice0[index], " ")
}
fmt.Println("\n~~~~~~修改~~~~~~")
for index := range slice0 {
slice0[index] = "9"
}
fmt.Println(slice0)
}
如上,前三種循環使用了不同的for range循環,當for后面,range前面有2個元素時,第一個元素代表索引,第二個元素代表元素值,使用 “_” 則表示忽略,因為go語言中,未使用的值會導致編譯錯誤。
只有一個元素時,該元素代表索引。
只有用索引才能修改元素。如在第一個遍歷中,賦值ele為7,結果沒有作用。因為在元素遍歷中,ele是值傳遞,ele是該切片元素的副本,修改它不會影響原本值,而在第四個遍歷——索引遍歷中,修改的是該切片元素引用的值,所以可以修改。
結果為:
~~~~~~元素遍歷~~~~~~
a b c d e
~~~~~~索引遍歷~~~~~~
a b c d e
~~~~~~元素索引共同使用~~~~~~
aa bb cc dd ee
~~~~~~修改~~~~~~
[9 9 9 9 9]
(4)、追加、復制切片: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11() {
slice := []int32{}
fmt.Printf("slice的長度為:%d,slice為:%v\n", len(slice), slice)
slice = append(slice, 12, 11, 10, 9)
fmt.Printf("追加后,slice的長度為:%d,slice為:%v\n", len(slice), slice)
slicecp := make([]int32, (len(slice)))
fmt.Printf("slicecp的長度為:%d,slicecp為:%v\n", len(slicecp), slicecp)
copy(slicecp, slice)
fmt.Printf("復制賦值后,slicecp的長度為:%d,slicecp為:%v\n", len(slicecp), slicecp)
}
追加、復制切片,用的是內置函數append和copy,copy函數返回的是最后所復制的元素的數量。
(5)、內置函數append
內置函數append可以向一個切片后追加一個或多個同類型的其他值。如果追加的元素數量超過了原切片容量,那么最后返回的是一個全新數組中的全新切片。如果沒有超過,那么最后返回的是原數組中的全新切片。無論如何,append對原切片無任何影響。如下示例: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func test12() {
slice := []int32{1, 2, 3, 4, 5, 6}
slice2 := slice[:2]
_ = append(slice2, 50, 60, 70, 80, 90)
fmt.Printf("slice為:%v\n", slice)
fmt.Printf("操作的切片:%v\n", slice2)
_ = append(slice2, 50, 60)
fmt.Printf("slice為:%v\n", slice)
fmt.Printf("操作的切片:%v\n", slice2)
}
如上,append方法用了2次,結果返回的結果完全不同,原因是第二次append方法追加的元素數量沒有超過 slice 的容量。而無論怎樣,原切片slice2都無影響。結果:
slice為:[1 2 3 4 5 6]
操作的切片:[1 2]
slice為:[1 2 50 60 5 6]
操作的切片:[1 2]
Go 中的分片數組,實際上有點類似于Java中的ArrayList,是一個可以擴展的數組,但是Go中的切片由比較靈活,它和數組很像,也是基于數組,所以在了解Go切片前我們先了解下數組。
數組簡單描述就由相同類型元素組成的數據結構, 在創建初期就確定了長度,是不可變的。
但是Go的數組類型又和C與Java的數組類型不一樣, NewArray 用于創建一個數組,從源碼中可以看出最后返回的是 Array{}的指針,并不是第一個元素的指針,在Go中數組屬于值類型,在進行傳遞時,采取的是值傳遞,通過拷貝整個數組。Go語言的數組是一種有序的struct。
Go 語言的數組有兩種不同的創建方式,一種是顯示的初始化,一種是隱式的初始化。
注意一定是使用 [...]T 進行創建,使用三個點的隱式創建,編譯器會對數組的大小進行推導,只是Go提供的一種語法糖。
其次,Go中數組的類型,是由數值類型和長度兩個一起確定的。[2]int 和 [3]int 不是同一個類型,不能進行傳參和比較,把數組理解為類型和長度兩個屬性的結構體,其實就一目了然了。
Go中的數組屬于值類型,通常應該存儲于棧中,局部變量依然會根據逃逸分析確定存儲棧還是堆中。
編譯器對數組函數中做兩種不同的優化:
在靜態區完成賦值后復制到棧中。
總結起來,在不考慮逃逸分析的情況下,如果數組中元素的個數小于或者等于 4 個,那么所有的變量會直接在棧上初始化,如果數組元素大于 4 個,變量就會在靜態存儲區初始化然后拷貝到棧上。
由于數組是值類型,那么賦值和函數傳參操作都會復制整個數組數據。
不管是賦值或函數傳參,地址都不一致,發生了拷貝。如果數組的數據較大,則會消耗掉大量內存。那么為了減少拷貝我們可以主動的傳遞指針呀。
地址是一樣的,不過傳指針會有一個弊端,從打印結果可以看到,指針地址都是同一個,萬一原數組的指針指向更改了,那么函數里面的指針指向都會跟著更改。
同樣的我們將數組轉換為切片,通過傳遞切片,地址是不一樣的,數組值相同。
切片是引用傳遞,所以它們不需要使用額外的內存并且比使用數組更有效率。
所以,切片屬于引用類型。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數組轉換為切片。
中間不加三個點就是切片,使用這種方式創建切片,實際上是先創建數組,然后再通過第一種方式創建。
使用make創建切片,就不光編譯期了,make創建切片會涉及到運行期。1. 切片的大小和容量是否足夠小;
切片是否發生了逃逸,最終在堆上初始化。如果切片小的話會先在棧或靜態區進行創建。
切片有一個數組的指針,len是指切片的長度, cap指的是切片的容量。
cap是在初始化切片是生成的容量。
發現切片的結構體是數組的地址指針array unsafe.Pointer,而Go中數組的地址代表數組結構體的地址。
slice 中得到一塊內存地址,array[0]或者unsafe.Pointer(array[0])。
也可以通過地址構造切片
nil切片:指的unsafe.Pointer 為nil
空切片:
創建的指針不為空,len和cap為空
當一個切片的容量滿了,就需要擴容了。怎么擴,策略是什么?
如果原來數組切片的容量已經達到了最大值,再想擴容, Go 默認會先開一片內存區域,把原來的值拷貝過來,然后再執行 append() 操作。這種情況對現數組的地址和原數組地址不相同。
從上面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用 range 的方式去遍歷一個切片,拿到的 Value 其實是切片里面的值拷貝,即淺拷貝。所以每次打印 Value 的地址都不變。
由于 Value 是值拷貝的,并非引用傳遞,所以直接改 Value 是達不到更改原切片值的目的的,需要通過 slice[index] 獲取真實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