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分公司,新征程啟航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為企業提供網站建設、域名注冊、服務器等服務
宜信科技中心財富管理產品部負責人Bob,分享個性化推薦產品功能的設計和B端產品的功能策劃方式。
察哈爾右翼前網站制作公司哪家好,找成都創新互聯公司!從網頁設計、網站建設、微信開發、APP開發、成都響應式網站建設等網站項目制作,到程序開發,運營維護。成都創新互聯公司于2013年開始到現在10年的時間,我們擁有了豐富的建站經驗和運維經驗,來保證我們的工作的順利進行。專注于網站建設就選成都創新互聯公司。
拓展閱讀:回歸架構本質,重新理解微服務|專訪宜信開發平臺(SIA)負責人梁鑫
智慧金融時代,大數據和AI如何為業務賦能?|專訪宜信AI中臺團隊負責人王東
一切技術創新都要以賦能業務為目標|專訪宜信數據智能研發部負責人張軍
記者:Bob老師您好,首先請簡單介紹一下您目前主要負責的產品,這些產品各自面向的用戶及核心價值是什么。
Bob:我在宜信科技中心財富管理產品部,主要負責為我們財富業務的客戶和理財師提供線上科技能力和產品,主打的產品是宜信財富APP和宜信理財師APP。
宜信財富APP,面向財富客戶提供一站式線上財富管理服務,包括“投前”的個性化推薦、線上多方式的投教等;“投中”的純線上化簽約、交易和支付;“投后”的資產分析、凈值同步和報告等。
宜信理財師APP,面向理財師提供包括客戶管理、線上營銷、交流互動等在內的一系列線上工具,對他們進行科技賦能,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取客戶、洞察客戶、服務客戶,最終實現銷售業績的達成。
記者:您剛才提到,我們的產品在投前環節提供個性化推薦功能,最近幾年隨著大數據和AI的興起,智能化的個性推薦成為產品功能的一種主流趨勢。那么就個性化策略設計而言,在產品的前端功能設計和用戶體驗、后端用戶畫像數據與產品匹配方面有什么方法和原則?用到了哪些技術?
Bob:首先,在起初的金融產品選品上,我們會基于大數據模型,從宏觀市場預判、大類資產配置、產品的歷史業績表現等多維度進行自動化甄別篩選,從而將市場上最優秀的、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快速納入到選品池中,并定期更新選品池。
其次,通過對用戶靜態和動態的KYC進行智能識別,對每一位客戶進行畫像,從可投資資產規模、客觀風險承受能力等多維度洞察他們的理財需求,并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進行聚類和分層。
最后,machine learning建立智能策略,將最適合的金融產品與適合的客戶建立連接,并通過前端界面推送給客戶。
記者: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涉及到算法、大數據等技術,這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實現產品理想態,產品經理如何協調版本規劃和技術實現的節奏?
Bob: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成的,市場也是瞬息萬變的,這就要求產品的更新迭代能更好地應對變化。
我們在團隊內部引入了敏捷項目管理的思想,將大的產品規劃進行需求拆解,先以最快的速度發布一個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意思是最輕量級的可行性產品),以快速得到市場檢驗和用戶反饋。接下來根據這些反饋的數據,不斷調整產品策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使產品逐步貼近市場和用戶。
目前宜信財富APP和宜信理財師APP的版本迭代以一個月為周期,每個月的版本發布稱為一趟“發布列車”,每趟“列車”會“裝載”哪些產品特性、滿足哪些用戶需求,在發布的一個多月前就會收集上來,然后進入產品設計和開發階段,就相當于列車的“預售票”。而小程序、H5以及市場活動,迭代周期更短暫,會縮短到一周或半個月。
記者:產品驗收過程中,對于智能推薦產品的推薦準確度是怎么評估和校驗的?
Bob:拿智能推薦產品來舉例,產品經理關注的核心指標是從為用戶推薦產品到交易完成的轉化率。從將產品推薦推送到用戶面前,到用戶瀏覽、完成風險評估問卷,再到完成申購、打款等全流程,我們都會去觀測并評估每一步轉化率是否達到預期,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產品改進計劃。
記者:據悉,您所負責的產品既有面向C端用戶(財富業務用戶)的,又有面向B端用戶(企業理財師)的,請問這兩者之間的核心區別是什么?怎么界定一款產品屬于B端產品還是屬于C端產品?
Bob:在《場景革命》這本書里有這樣的一句話:“to B和to C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它們都是給人用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可,無論是“B”還是“C”,他們都是用戶,都希望使用令人滿意的產品。
如果一定要說區別,可能是B端產品客群相對固定,而且他們更善于主動提出需求,產品經理需要根據特定客戶去挖掘需求,定制化產品。而對于C端產品,更需要產品經理對用戶群體進行宏觀把握,并善于運用數據工具來洞察客戶的畫像,找出主流客群的共性場景和需求。
記者:宜信B端產品的設計思路是什么?具體解決了哪些用戶需求,從哪些角度考慮功能的設置?
Bob:宜信財富服務的B端客戶就是我們自己的理財師,他們都是我們公司的員工,相對固定。我們的總體思路是通過提供線上工具,盡可能地幫助每一個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最終完成銷售績效,從而提升宜信財富整體業績。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獲客方面,我們提供小程序,讓理財師不用和客戶見面,快速分享活動、文章、產品等內容,就能引導他們快速實現注冊、實名和洞察。
洞察客戶方面,我們提供AI-KYC的工具,幫助理財師在幾秒內快速洞察客戶的理財訴求和偏好。
管理客戶方面,我們提供線上化的客戶關系管理工具,幫助理財師更好地管理相關資料,包括:客戶畫像、生命周期、行為數據等,讓理財師在服務客戶時更實時,真正做到懂客戶所需。
與客戶互動方面,我們提供一系列在線營銷工具,幫助理財師更便捷、專業地為用戶提供在線服務,包括:市場活動的邀請管理、資產的分析等。
理財師管理方面,我們提供一系列的數字化管理工具,幫助理財師和他的管理者更方便地進行銷售管理,包括活動量管理、KPI業績管理等,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記者:前段時間,產品經理圈有個很有意思的話題:5年后,產品經理會消失。當然有些危言聳聽,但是產品圈的焦慮確實存在,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興起也在推動產品功能的改變,作為產品經理,您認為要如何才能讓自己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度,將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產品中呢?您認為未來產品經理的發展走向有哪些可能?
Bob:我認為一個行業可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得興旺或衰敗,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重要。
首先,無論哪個行業或公司之所以興旺,毫無疑問,其成功的要素都離不開以用戶為中心、以滿足好用戶的需求為目標,以讓用戶滿意為使命,而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就是以用戶為中心而生的。
其次,產品經理并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崗位,這個崗位的核心價值是通過產品經理自身對行業和用戶的洞察,設計出令人驚嘆的產品。這里面有對用戶情感的洞察,有對產品設計感性的領悟,有對未來的敏銳預判,而這些都是無法用機器來替代的。
如何保持一名產品經理的競爭力?
1)建議產品經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市場的敏感性,無論是近期發生的新聞,還是和朋友的一次聊天,或者生活中遇到的瑣事,都有意識去發現其中的市場機會,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2)多體驗市面上出現的新鮮產品,這是獲得新的靈感、掌握行業最新動態很有效的方法。這里的新鮮產品不是指老生常談的大眾產品,而是去挖掘更新鮮有趣的產品與服務,始終保持好奇心。
3)硅谷目前仍然是世界互聯網的創新中心,建議多閱讀來自硅谷互聯網媒體的原汁原味的英文資訊,畢竟很多新的技術和產品模式仍來自于硅谷,可以借鑒和啟發思路。